1
0
Fork 0
blog/content/posts/沉思录/有用与有趣之间.md

68 lines
5.4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title: 有用与有趣之间
categories: ["沉思录"]
date: 2024-01-26T12:00:00
tags:
- 随笔
featuredImage: https://img.viento.cc/IMG-20240126120000-0.webp
slug: between-interesting-and-useful
summary: 关于独立博客「有用」的一点思考。
description: 本文探讨了作者在写技术博客时的内心挣扎和对内容「有用」与「有趣」之间关系的思考。作者因担心技术水平不够和追求完美,迟迟没有发布笔记。同时,反思写博客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有意义的内容,还是迎合读者。作者认为,不必过于执着于内容是否有用,只要能带来温暖的生命体验,独立博客就有其独特的价值。
---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最近在看视频预习 OOP (面向对象编程)的知识,于是用 Obsidian 记了不少笔记。由于我很早就有将笔记作为博客发布的想法,因此,我在写笔记的时候也花了些心思,希望尽可能的引人入胜。
可是到了要发布的时候我却算了。一方面,是自己的技术力实在太弱;另一方面,是我的一个比较大的想法——把程设和 OOP 两门课的所有知识整合好,编写成一份完整的“学徒写给学徒”的 C++ 入门教程。
不过这个工作量很大,因为我初期没有很多 C++ 的笔记。而且正如《C++ Primer Plus》里面说的随着我们的学习这些词汇将从花里胡哨的词语变为论述中必不可少的术语。即使你的知识稍多一点也很难回到最初清澈而愚蠢的状态去写教程了。
而我的强迫症又不能允许我先发后面的知识,于是卡住,给大家一种我一直在鸽的印象。
此外,我也会时常担心我的文章写得不好,读者会不喜欢。这种担心在写笔记 (技术博客)的时候尤其明显。
---
我订阅了一个很喜欢的博客站—— [夜猫日记 (lillianwho.com)](https://lillianwho.com/)。这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独立博客,不夸张地说,我是受这位博主的影响才有了建站的念头的。
我一般都是安静地浏览文章,但是今天我却突然想到:如果有一个人给我的博客留了言,只要不是广告或者恶意中伤的言论,我都会很开心。那是不是其他漂流在互联网海洋的孤岛,它们的主人也是这么想的呢?
于是我码了一段留言,大意是对文章的看法表示赞同,并简单表示了感谢。
不久后我就收到了回复。
![](https://img.viento.cc/IMG-20240126120000-1.webp)
我陷入了沉思.
在我眼里,这个小站已经非常优秀了,无论是颜值还是内容。然而,它的主人和我却有一样的担心。而且我有足够的理由推测,许多的博主也有这样的顾虑。
**担心「写得不好」,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 (像我一样)因此而畏手畏脚,是否有些过激了?**
感觉在这点上,博主[青山](https://yinji.org/)说得蛮好的:
> 上周没有更新周报,回顾一周,并没有值得记录的事情,而我不想为了写而写,必须是要记录一些对我有意义的内容。这其实也涉及一个话题,我们写博客是为了写我们想记录的内容,还是为了写希望读者阅读的内容?过去我可能是后者,打着“每日一博”的旗号坚持更新,希望获得阅读量、评论和反馈,现在我是前者,希望记录有意义的内容,如果恰巧能让读者也喜欢,不胜荣幸。
原文链接:[周报 #07 铲屎官、内容与外表、新闻女王 | 印记 (yinji.org)](https://yinji.org/5195.html)
可惜,道理我懂,但是很难像青山看得那么开。可能这也算是 INFJ 的一个缺点吧。
此外,似乎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何为有用?**
这个问题的哲学浓度有点超标,不过,忘记在哪听过一个说法:中国古代似乎没有专职的哲学家,因为在中国古代,读哲学是为了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特殊的人。
>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扯远了。这个问题我还给不出明确的回答,但是我至少能分清一件事,就是**好笑和有趣有本质的不同**。
一个无厘头的抽象视频,当然非常好笑,但是我不觉得它有趣;而一篇简单分享自己下午茶动手煎了个鸡蛋的博文,一点也不好笑,但是看着看着,嘴角却不自觉勾起一抹弧度。
知乎曾经用过一个 slogan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我觉得,再加上一个词「生命体验」, 就能概括独立博客的使命 (这个词有点大)了。
是的,生命体验。这个词听起来很玄乎,但是很容易实例化。而我觉得,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能够带着温暖和平静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写成博客,就已经是有趣且有意义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立博客就是博主的数字生命。
而「知识、经验和见解」—— 更加「有用」的「干货」, 我不想为这两种内容划个高下,毕竟,发动机的汽油和手中的热巧克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我觉得,也不必执着于是否「有用」了。即使它们真的是无用的,能够耐心地将你的知识、经验、见解和生命体验从头看到尾的读者,想必也是懂得它们的「无用之用」的吧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