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Fork 0
blog/content/posts/人间世/岁时录/Ephemeralis-Weekly(4):缝隙之间.md

9 KiB
Raw Blame History

slug summary series tags title date description categories featuredImage draft wikilinks
weekly-4 浮生散记第四期 岁时录
博客
周报
RSS
Ephemeralis-Weekly4缝隙之间 2024-08-02 浮生散记第四期。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假期和工作情况还介绍了RSS和独立博客的意义。
人间世
https://img.viento.cc/cover/weekly-4-cover.avif false true

各位老友们好,我是 Chlorine。

现在其实不是写周报的时间,但是考虑到下面几天的经历几乎一定会和这几天严重割裂,所以提前(延后)写一下周报,总结一下这几天令人一言难尽的小假期。

本文为园子周报——Ephemeralis Weekly浮生散记的第四期日期范围为公历 2024 年 7 月 23 日至 7 月 2 日。祝食用愉快。

缝隙中的假期

如上期 Ephemeralis-Weekly3执笔衔书所说,我前段时间的任务就是忙 Java 大作业的验收工作。在闯关(铜人音)后,我就提着行李箱,头也不回地坐上了回家的高铁。

其实这次回家有点无厘头。我几乎是在前一天晚上才定下来我要回去的,甚至由于这几天恶劣的天气,我原本定的高铁票还被取消了,搞得我差点红温。所幸后来递补上了一张票,还是直达的,还不错。

说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主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去火车站(当然一共也没去几次)。说起来也相当顺利,倒两班地铁再做一点公交车就到了。

由于时间比较充裕就在火车站吃的午饭。吃的是金拱门麦当劳性价比嘛emmm他明明可以直接抢我 50r 的,却还要送我一份午饭。他真的,我哭死。

下面就是漫长的旅行了。路上无聊我提前下了部电影卓别林的《大独裁者》B 站热心网友修复版)。这部片子之前看过一次,非常推荐。

很可惜,到家之后,沟槽的天气依然在追我。我有幸见证了东北罕见的梅雨天,我的被褥全天都是湿漉漉的。

写报告的人

我一直认为,我算是个「天生报告圣体」。只要是涉及到写报告的项目,我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让你瞠目结舌的报告。这应当得益于我信口开河出口成章的能力,以及 Typora Theme Lapis 的美观。

但是我并不想在假期还要整天赶报告。很不幸,这件事由不得我。

如各位所见,我校会在适当的暑假组织同学们进行小学期和思政实践。我是我们支队专业调研组的组长(调研组分专业调研组和思政调研组),同时还是预调研报告的主理人。

听起来似乎还挺好,但是当你听完那些任务的时候可能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中间的过程我也不和大家细讲了,我害怕影响大家心情。总而言之就是反反复复改需求,常常是写到快结束了突然改要求。我写了好多个整天,更要命的是那几天我还在发烧,我现在都难以想象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反正最后终于是搞出来了,我们都累得够呛。当然,这并不算是抱怨,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还是对接方都在很努力很用心地做,只是大部分时候天不遂人愿罢了。

V2RSS

本节标题来自 V2EXWay to Explore

先做个科普from Wikipedia

RSS英文全称RDF Site Summary 或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中文译作简易信息聚合也称聚合内容是一种消息来源格式规范用以聚合多个网站更新的内容并自动通知网站订阅者。使用 RSS 后,网站订阅者便无需再手动查看网站是否有新的内容,同时 RSS 可将多个网站更新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摘要的形式呈现,有助于订阅者快速获取重要信息,并选择性地点阅查看。

RSS 基于 XML 语言,是一种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由于我 OOP 的大作业写的就是 TinyXML2Java 大作业更是天天用 XML 写布局,我对这个货相对还比较熟悉。简单来说相当于自定义标签和属性的 HTML。 RSS Feed 文件包含了一系列的 <item> 元素,每个 <item> 代表一篇更新内容。RSS 阅读器可以解析 XML 文件,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并展示给用户。

简单来说RSS 就像是一个网站的新闻推送让你不用访问网站就能知道它更新了什么。RSS 的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RSS 的好处大概就是(没错是用 AI 总结的\逃):

  • 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订阅 RSS 后,网站更新的内容会自动推送到你的阅读器,无需反复访问网站查看。
  • 高效阅读: RSS 阅读器会将多个网站的更新内容聚合到一起,方便你集中阅读。
  • 节省时间: 不用浪费时间浏览无关信息,直接获取你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我本人而言在很长其实也不长。我的网络生活应该是从我上大学开始分界的一段时间内RSS 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什么实际影响的「光锥之外」的技术概念。而且,都 4202 年了欸,电子邮件我几乎都不看了,还指望我看 RSS开什么玩笑捏。

然后当然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打脸时刻。今天2024.8.2)我光速下载了在 Apple 生态下久负盛名的 NetNewsWire然后把自己平时喜欢逛的几个博友的网站和技术周刊都加了进去。

为什么呢?

我不到啊!

没错,我还真不怎么知道。大家就姑且认为我精力过剩了吧。反正我现在觉得 RSS 是个蛮好的东西。

如果大家希望通过 RSS 订阅我的博客:https://chlor.me/index.xml

缝隙中的人

我们接着 RSS 讲。在今天刚刚搞好 RSS 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当初和孙哥的对话:

IMG-20240802142447.avif

孙哥是个技术人并不怎么在乎博客折腾来折腾去这些事情。不过有一点是对的RSS 确实是个很老的东西了。RSS 首次发布于 1999 年 3 月 15 日,最新版本的 RSS 2.0 也是 15 年前的事情了RSS3 和传统的 RSS 很不一样,是去中心化技术的一部分)。现在还在用 RSS 读文章,就像是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听广播一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做独立博客这件事本身,不就是一件「老旧且过时」的事情吗?

技术门槛高(相对于直接在现成的平台上写而言),时间投入大,即时互动少,没有推荐算法,没有依托平台的推流,盈利困难……怎么看,独立博客都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小众爱好。

事实也的确如此。独立博客就像是数字汪洋中的孤岛,用自己的声嘶力竭演绎着什么叫作沧海一粟。


独博圈的大佬杜老师前些天发了一篇文章:杜老师说稿件征集,向博友们征集感兴趣的素材和话题。

我感觉很有趣,下滑看看评论区,不同的博友们都开开心心地提着自己的见解。我忍不住也打了条应景的评论:

感觉独立博客做到杜老师这么出色,已经是整个博友圈的共同宝藏了。

是啊,共同的宝藏。就我有限的认识,独立博客的读者许多(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也是独立博主,不同的见解、知识、经历和体验以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为载体在不同的个体之间流动,形成一个小众、冷清但又热闹的圈子。大家的身份不同、生活不同、喜好不同,但是既然都在做这些事情,那至少是有一部分共鸣的。那么,组成一个汪洋大海中的群岛,平时各自打理,时常互通有无,不好吗?

这应该也是我开始努力「对外航行」的原因。从「开往」的友链接力项目,到友链的扩列,到开始积极地「走街串巷」,去赛博拜访同样做着独立博客的老友们(老友是我的一个习惯用语,即使我们只认识了一分钟,如果灵魂相通,那也都是 friends that haven't met before

我的岛屿之上,荒无人烟。
我捡拾山石的苔藓,
焚烧风干的枯枝落叶,
燃起火焰。

有时候有人登岛,
有时候一个人狂欢。

海平面淹没不了岛屿,无论网络如何变迁,我始终相信,独立博客作为一群「小众、过时、老派」的人的精神家园,会且始终会存在。

毕竟,我们都是「活在世界缝隙中的人」

其他

  • 写了个 Python 脚本,基本上解决了 Obsidian 图片压缩的问题,只是上传还有点麻烦。
  • 奇怪的烤肉串,味道还不错。
  • 最近开始重拾 TypeScript不得不说 JavaScript 和 Java 是真挺像的。此外 Bun.js 真是宝藏运行时。
  • 马上要飞去深圳了……祝我旅途愉快!